1964年毛主席观看《奇袭白虎团》,指着主演问萧华:确有其人吗?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3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1964年6月份,山东省京剧团带着他们的新戏——现代京剧《奇袭白虎团》,跑到北京去献艺。周总理、朱德还有好多党和国家的大领导,都特意去看了他们的第一场演出,并且都夸这戏演得好,评价特别高。

表演落幕之后,周总理让剧团先留在北京,打算安排他们给毛主席看场戏。到了那年8月份,毛主席在北戴河的时候,剧团给演了一场。演着演着,毛主席突然转头问萧华:

剧里头那个严伟才,是真有其人吗?他现在还在不在,担任啥职位呢?

【“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”】

《奇袭白虎团》这部剧目,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。为了让剧情更加贴近历史,剧里的13个角色都用了真人的名字或者读音相近的名字,并且在长相上也努力还原了原型人物。

严伟才这个角色,其实是以杨育才为原型塑造的。1951年,他跟着军队去了朝鲜打仗。在金城战役那会儿,他可真是个狠角色,带着侦察班,靠着巧妙的伪装和突袭,居然把南朝鲜的王牌军“白虎团”给一锅端了。因为这,他得了“志愿军一级英雄”的光荣称号,还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的大领导呢。

1955年,志愿军战士们陆续踏上了回国的路,杨育才所在的队伍就在江苏徐州安顿了下来。他啊,以前可是全国都知晓的战斗英雄。但慢慢地,日子一天天过去,大家对他的也就没那么多了。

看完演出后,萧华马上让济南军区去查查杨育才的具体情况。那时候,杨育才在侦察连当副连长呢,他带着连队在一个离师部50多公里远的农场,一边搞生产一边训练。

政治部干事抵达连队,寻到杨育才时,他正领着一帮比他年轻二十多岁的士兵,在带着秋意的湖水里头,使劲练习游泳过障碍。

经过一番打听,杨育才已经做了快10年的连队领导了,他对手下的士兵特别上心,就连过年过节的时候,他都会跑到食堂去帮忙做饭,跟士兵们一起过节。师部要是开会,时间来得及的话,杨育才肯定是走着去走着回,这样一来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保持他的行军本领。

在评价杨育才时,调查组给出了这样的说法:“他就像是被泥土盖住的一块真金。”

杨育才对士兵们关爱有加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而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特等战功。可奇怪的是,他在部队这么多年,为啥职位上没啥大提升呢?

解放前那会儿,杨育才本是个普通人,结果被国民党硬拉去当了传令兵。后来在解放太原那场大战里,他被咱们解放军俘虏了,他自己也乐意加入咱们队伍,成了个“解放兵”。虽说在朝鲜战场上,他立下了不少大功,但那时候政审特别严格,所以杨育才升到副连职后,就一直没能再往上提拔。

随着岁数一天天长上去,杨育才心里琢磨着,是时候转到地方工作了。

毛主席了解到杨育才的情况后,心里非常难过,他感慨地说:“杨育才以前犯错,其实是环境所迫。他为人民做过贡献,还是战斗中的佼佼者,像这样的人才,我们绝对不能让他被忽视。”

在毛主席的关心支持下,杨育才在军队里的地位不断攀升,从副连长一路上升到副师长的高位。到了1973年,他更是荣幸地被选为中央军委的一员,并且后来还担任了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,亲自带领团队前往朝鲜进行友好访问。

他在朝鲜战场上曾经的英勇表现,最近又重新被人们了解。

【朝鲜战场临危受命】

1953年夏天那会儿,朝鲜战争局势变得特别紧张。南朝鲜军和美国那边被我们中朝军民打得士气低落,一点斗志都没有了。美国人琢磨来琢磨去,最后决定不在朝鲜战场上用原子弹了,而是提出重新开始因为战俘问题停下来的板门店停战谈判。

李承晚带领的一些好斗人士,直接站出来反对停火,他们大喊大叫说要“赢得军事上的完胜”。他们还嚷嚷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攻击,甚至扬言“要是需要的话,我们自己就能干”。

对于美李两方合伙演“对手戏”这事儿,志愿军决定在夏天发起反击战,主要目标是给李承晚集团来个狠的,同时助力谈判,好让停战能成真。彭德怀还专门给毛主席发了电报,提议说咱们先别急着签停战协议,得给李承晚集团点颜色瞧瞧,狠狠打击他们一下。

之后,毛主席回电答复说行,还吩咐道:“停战签字的事儿得往后挪挪,具体挪到啥时候,得看形势咋发展,到时候再说。咱还得再干掉一万多伪军,这事儿挺关键。”

作战指令迅速传达给了20兵团,让他们发动金城反击战。68军,作为20兵团里的尖刀部队,杨育才就在这里面,他们负责东面主攻。指挥部商量之后,定了个计划,就是在开始打的时候,派一支小队悄悄摸到敌人后面,去干掉敌人的王牌部队“白虎团”。

这个任务,就落到了当时担任侦察排副排长的杨育才肩上,他得带着一个侦察班去搞定。

连着三天三夜,杨育才几乎一眼没合,忙着做各种准备,一点时间都不肯浪费。他叮嘱每个侦察员,必须把地形牢记在心,就连自己每一步该踩哪儿,都得心里有谱。

出发那天晚上,杨育才打扮得像是个美国顾问,战士韩淡年和金大柱呢,则装成了李伪军的小队长,其余的战士也都换上了李伪军的制服,头上戴着钢盔,脚上蹬着大头鞋。团里的领导亲自来给他们送行,手里还捧着朝鲜人民送的鲜花和锦旗。

时间一点点过去,转眼间就指到了9点,天空突然被一道红光撕开。杨育才快步冲向坑道口,敌人的阵地已经被熊熊烈火吞噬。当第三轮炮火再次轰鸣,杨育才猛地跳出坑道,一挥手,对侦察员们大声喊:“行动!”

杨育才带着侦查员们,按照之前规划好的路线,冒着敌人的炮火,冲过了五百多米宽的空阔地带,来到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——380高地。这高地上,炮火轰炸后的痕迹到处都是,坑坑洞洞的,原本坚固的铁丝网也被炸得跟乱糟糟的麻线团一样,四处翻卷。

时间很紧,杨育才赶紧喊战士们跟上他,然后自己猛地一下从铁丝网上跳了过去。越过好几道铁丝网后,借着炮火的亮光,杨育才看到战士们的衣服都撕破了。但他没时间管这些,只是一个劲儿地催大家快跑。

突然,走在最前面的赵顺合,那个负责探路的战士,大声而焦急地呼喊起了杨育才。原来,他一不小心,踩上了地雷。杨育才一听,心里猛地一紧,立刻朝着赵顺合的方向飞奔而去。他边跑边喊,让赵顺合千万别动,就踩着那地雷别挪窝。随后,杨育才自己趴在了地上,一点一点、小心翼翼地扒拉开赵顺合脚边和周围的泥土。

地底下藏的地雷慢慢显现了出来,杨育才凭着自己的老经验,一眼就瞧出这是个专门对付坦克的家伙,得要有90公斤的重压它才会炸开。他赶紧比划了个手势,示意后面的侦查员们都先趴下。接着,他自己往前迈了两大步,整个身子紧紧贴着地面,先让赵顺合躺好,再慢慢把他的脚给挪开。

大伙儿都平安无事地绕过了那颗地雷,心里都暗暗松了口气。可杨育才心里明白,这事儿还没完,反坦克地雷附近,肯定还埋着其他种类的地雷呢。正当杨育才琢磨着怎么快点穿过这片雷区时,他隐约听见耳边有细细的流水声传来。

“地雷哪会放在流动的水里头,咱得从水里过!”杨育才脑海中突然蹦出个好主意,他赶紧招呼大伙儿跳进沟里。借着天上时不时亮起的照明弹光芒,他们朝着敌人的指挥部飞快地摸去。

【深夜奇袭白虎团】

离指挥所还有大概十几公里远,这一路不撞上敌人那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想要悄无声息地穿过敌人的岗哨,唯一的办法就是逮个活口,问出他们今晚的通行暗语。借着照明弹一闪而过的光芒,杨育才回头瞅了一眼,发现队伍拉得老长,他数了数人数,结果多出来一个。

这个意外的情况让杨育才心里咯噔一下,他琢磨着行动可能已经暴露了,后面那个人说不定是敌人派来探风的。杨育才压低声音,赶紧跟旁边的韩淡年说了这事儿。韩淡年一听,立马扭头就要往那人那边冲,结果被杨育才眼疾手快地拉住了。

别急,咱们悄悄靠过去,动作轻点,别让蛇察觉到咱们。

韩淡年有意放慢了脚步,慢慢挪到了队伍的最后,跟旁边那个人齐头并进跑了几步,然后猛地一拽,就把那人背上的步枪给抢了过来。那人一下没反应过来,有点生气地问:“你拉我干啥啊?”

“你干嘛一直跟在我们屁股后面?”韩淡年用朝鲜语大声质问。

当那个人被领到杨育才跟前,他这才恍然大悟,自己竟跟的是中国志愿军。他吓得浑身直打颤。其实,他是李伪军的一个小兵,被猛烈的炮火吓得逃离了阵地。一瞅见一队“战友”带着所谓的“美国顾问”撒腿就跑,他就像瞅见了救星,不顾一切地跟在后面,一路狂奔往后方逃。

韩淡年一听,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,但他还是板着脸,认真地问那名战士:“今晚的暗号是啥?”战士吞吞吐吐地答道:“暗号是古输姆欧巴。”

杨育才听后,在心里默默念了好几遍,把这个口令深深印在脑海里,接着悄悄碰了碰韩淡年的手臂。韩淡年心领神会,立马晃动手里的匕首,厉声说:“你要敢撒谎,我就对你不客气了。”那俘虏吓得腿都软了,连连点头保证说的是真话。

拿到口令后,大伙都挺开心,又问了几句后面的状况。接着,选了两个侦查员把俘虏押送到后面跟上来的穿插部队那儿。等这两个侦查员完成任务回来,大家就继续往敌军指挥部那边前进。

正如杨育才预料的那样,他们没多久就碰上了敌人的巡逻兵。杨育才悄悄在枪上拍了拍,给侦查员们打了个暗号,让他们小心点儿。接着,他让韩淡年和金大柱走上前去,抢先一步朝敌人的巡逻兵喊道:“快报口令!”

敌人迟迟不开口,金大柱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,大声质问:“你们这帮人到底是来干什么的?”被金大柱这么一吓,对方里头的一个人连忙解释说,他们是巡逻的流动哨兵。韩淡年见状,紧接着追问起了口令,敌人见状,连忙回答道:“古输姆……”

敌人话还没讲完,韩淡年就接上了茬:“老兄。”接着,他一脸镇定地走到敌人跟前,和颜悦色地说,嗨,原来是自家的兄弟,差一点儿就闹出大乌龙了。

杨育才注意到后面有三四个敌人一直在偷偷观察他们。这一行人总共有十几个,但只听到两个人在交谈,这样下去早晚会被敌人发现不对劲。他脑子一转,突然大声喊起来:“巴里!巴里!”接着,他便领着其他人若无其事地从敌人旁边走了过去。

密码验证无误后,大家心里更加安稳了,纷纷喊着“巴里!巴里!”然后一路小跑,急匆匆地往前赶。

眼瞅着就快到敌人团部了,也就三四百米的距离,可偏偏这时候,一长串敌人的车队挡在了前头。杨育中心里明白,时间紧迫,容不得半点犹豫,他立刻下令,让大家对着车队开枪。趁着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,乱成一锅粥的时候,他们赶紧趁机冲向敌人团部。

当杨育才他们成功抵达敌人团部时,发现那儿已经乱作一团。车子都轰隆隆地启动了,敌军正慌慌张张地往车上塞东西,所有的信号都显示着,敌人打算开溜。

杨育才麻利地把侦查员分成三队,第一队的任务是搞定办公室里的敌人,第二队呢,就混进那些搬东西的敌人堆里,先把炮兵室给端了,然后再分头把房子里的敌人一一解决,最后一队,就从公路的北面大门冲进去,一路打到南大门。

这种布局,能让咱们在各个关键位置一块儿动手,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,让他们无路可逃,彻底被困住。

没过多久,敌人的团部四周就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。紧接着,会议室那边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,随后,一支侦察小组迅速闯入,他们扔出手榴弹,把房间里的东西炸得乱七八糟,接着又用冲锋枪一通猛射。屋里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魂飞魄散,慌慌张张地往外逃跑。

没多久,逃出来的敌人就在外面聚到了一块儿,可周围已经被志愿军团团围住,他们想冲出去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,最后只能一个个乖乖地举起手来投降。这时,有个战士从会议室里冲了出来,手里还拿着一面旗帜,他大声喊着:“白虎团的大旗被我们给夺过来了!”

杨育才迈步上前,拽住旗子边儿,借着手电筒的光瞅了瞅,咧嘴一笑:“什么白虎黑虎的,说白了,不就是个空有其表的纸老虎嘛!”

枪声慢慢停了下来,众人把抓到的敌人团部大官带到杨育才面前,一个个给他介绍。等天一亮,杨育才和侦查员们就押着俘虏,扛着“虎头”旗,去向团领导报告战斗的情况。报告完后,他们又跟着队伍,继续去打下一场仗。

【“如果祖国需要我,我没二话,再上战场”】

杨育才退休后,心里还是放不下部队的发展,他陆续接下了30多个单位的“助力青少年成长”委员会顾问、校外指导老师的职务。在退休的十几年光阴里,杨育才前前后后讲了800多场报告,总共有28万多听众听过他的分享。

1997年快过国庆节那会儿,全国挑选了11位很有声望的老英雄模范到北京来聚会,杨育才也在受邀名单里。9月29号,大家在北京的老舍茶馆碰了个头,还特意办了个欢迎老英雄模范的茶话会,不光是国内的朋友,还有好几位外国来宾也一起来参加了。

给那个美国女教授介绍时,我说杨育才是抗美援朝那会儿的大英雄,她一听立马来了精神。她自个儿就走过去,跟杨育才握了握手。杨育才就跟她说,他就是当年扮成美国人,混进白虎团,把团部给端了的那个人。美国女教授一听,立马给他竖了个大拇指,夸他厉害。

你真是太棒了,我得把咱俩的合照带回去,让我的学生们瞧瞧,这就是当年中国军队里响当当的侦察英雄啊。

9月29号下午,迟浩田走进了老英模们下榻地方的会议室。一瞅见杨育才,他立马不由自主地给杨老英雄回了个标准的军礼:

你来北京了啊,真是太好了!在这多待几天吧,咱们老朋友得好好聚聚。

杨育才愣在那儿,紧紧抓着迟浩田的手,好一会儿都没松开,满心激动地对迟浩田讲道:“首长,您好啊!祝您身体棒棒的!”

上世纪80年代,杨育才和迟浩田都是国家的人大代表,他们经常一起开会,吃住也都在一起,慢慢建立了非常铁的关系。迟浩田对杨育才特别好,好几次都自己跑到杨育才家里去看望他,只要有机会,就惦记着这位老英雄,十分关心他。

1999年4月25号那天,中国老龄委带了一百位英雄模范到北京游玩,杨育才也在其中。就在要去看毛主席纪念堂的头天夜里,杨育才突然发起了高烧。他闺女心疼他,劝他第二天就别去了,可杨育才就是不听,硬是要去。

“其他活动我可能不参与,但参观毛主席纪念堂,我肯定是要去的!”

一迈进纪念堂的大门,踏上第一级台阶,杨育才心里就激动得不行,全身直哆嗦。他走到毛主席的遗体前,恭恭敬敬地弯了三次腰,行了三个大礼,等再抬起头时,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。从纪念堂出来后,杨育才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,病情变得严重了,当天就被紧急送到了解放军总医院。

5月8号一大早,咱们国家在南联盟的大使馆被炸了。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杨育才,一听到这消息,立马就急了,他说:“美国人就是外强中干,以前不也被我们打得服服帖帖的吗?要是国家还需要我上场,我杨育才二话不说,立马就去!”

后来,杨育才接到了老伴的电话,老伴在电话里关心地问了问他的身体咋样了,还跟他说,自从大使馆被炸那事儿发生后,想请他去做报告的人多得都快把门给挤破了。杨育才在电话里跟老伴交代:

你帮我全部答应下来,我会马不停蹄地赶回去。这种关头,大家让我去做报告,那是对我的信任,也是我必须担当的责任。

真没想到,杨育才心中的那个愿望,最终却成了他永远都无法达成的遗憾。

5月26号,杨育才因为生病,在北京离世了。第二天,迟浩田急忙赶到了医院安排的住处,去探望杨育才的家人和孩子,带去他的关怀。他紧紧抓着杨育才妻子的手,深情地说道:“育才走得太急了,真是太早了。作为曾经一起战斗过的老伙伴,我心里真的很难受。你要坚强些,多保重自己啊。”

最后,迟浩田把自己精心撰写的挽联递给了杨育才的妻子,并说道:“我心里满是尊敬,想以此来表达对老朋友的深深怀念。”

杨育才离世后,八宝山公墓为他举办了一场庄严的告别会。张万年送来了花篮表示哀悼,而迟浩田也亲自到场,为他做最后的道别。

“突袭白虎团让敌人吓得魂飞魄散,立下赫赫战功,名字永载史册,传遍全中国。”迟浩田在挽联中用这18个字,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杨育才一生的辉煌成就。